規(guī)格12cm
采用露地收獲普通臭椿種子得到臭椿苗作為砧木,6嫁接繁殖春季。于6 8月采取紅葉臭椿穗條進行芽接,成活率可達90%以上。另外,早春也可在臭椿大苗上采用劈接法進行高枝換頭。紅葉臭椿嫁接苗能堅持其原有優(yōu)良性狀,嫁接繁殖在生產(chǎn)中也被廣泛應(yīng)用。 要施足基肥,二、栽培管理要點苗圃地建園前。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kg 6 9月是紅葉臭椿的生長階段,此時樹體生長迅速,應(yīng)追施2 3次氮磷鉀復(fù)合肥,夏秋應(yīng)注意天氣變化,及時做好防旱和排澇降漬工作。

臭椿變香,就像園藝界丑小鴨變天鵝的童話故事。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,世界上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二字。我們,無論是農(nóng)民,還是企業(yè)家,都需要樹立起求變的思想,要把握住在不斷變化中所產(chǎn)生的商機,惟如此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,才能先人一步多掙錢。

香椿與臭椿本是兩類差異很大的植物。香椿別名椿芽樹,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,主作菜用,兼作綠化;臭椿別名椿樹,苦木科臭椿屬落葉喬木,專作綠化之用。近幾十年來,隨著農(nóng)產(chǎn)品種類的不斷豐富,作為菜用的香椿的地位已遠不像以前那樣顯眼,同時,在吃的要求得到相當程度滿足之后,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,作綠化之用的臭椿之地位就在這種不知不覺中悄然升高。而讓臭椿地位發(fā)生質(zhì)變由臭而變香則得益于紅葉臭椿的引進和推廣。

施肥在育苗的大田內(nèi)應(yīng)用磷肥作底肥,定苗或稀排移植后,在5~7月先后追肥(尿素)2次,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。 出圃春季育苗,當年秋季每公頃可產(chǎn)地徑1.0厘米以上、高100厘米以上的苗12萬株左右。如果要培育大苗,第2年可按40×8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定植。除做好常規(guī)的松土除草外,要作好水肥供給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。時間5-7月,施肥數(shù)量2-3次,一般為尿素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。

育苗苗圃地要選擇地勢平坦,土壤肥沃,向陽、背風(fēng),有澆水條件的土地。播種前圃地灌足水后深翻整地,結(jié)合整地施適量有機肥,耙耢平整,打好畦埂,作好苗床,一般畦寬1.0~1.2米,長度因地而定,做到畦面水平。播種量每畝3~5公斤。條播行距20-40厘米,播種溝深3-4厘米,播種量60-70粒/米,覆土厚度1.0~1.5厘米,輕加。播后順壟覆草,以保持地表濕潤,有利于種子出土。如采用兩段育苗,先母床再稀排移植,播種量可加倍。

育苗地的選擇:育苗地應(yīng)選擇地勢平坦、排水良好、具備灌溉條件和土壤肥沃、疏松的地方。 整地:一般犁地在春秋兩季進行,以秋季更好,耕地深度在一般土壤條件下25—35cm為宜。結(jié)合犁地,每畝施入經(jīng)過充分腐熟的農(nóng)家肥3000—5000斤。翌年3月份耙地前,每畝再施入鉀肥40斤,氮肥20—40斤,硫酸亞鐵30斤。
做床:扦插前進行。多采用低床,床寬2m,長10m左右。埂高20cm,多采用南北走向。要求做到埂直、床平。這項工作在春季扦插前進行。 截制插穗:插穗的粗度以0.8—2cm為宜,長度10—15cm,上切口距芽1—1.5cm,下切口距芽0.5cm,切口平滑,避免劈裂,注意保護好芽體不被損壞。插穗要按粗細分級,每50根一捆。